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医学部关于组织医学教育命题创新大赛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1日 点击数:

医学部关于组织医学教育命题创新大赛的通知

各院(系):

为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契合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提升教师的命题设计及评价应用能力,医学部拟聚焦课程考核命题环节的创新与实践,举办医学教育命题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评学融合——通过大赛,引导教师关注医学课程命题质量,创新命题理念与方法,推动医学课程考核从“知识考核”向“素养导向”“能力评价”转变,进而反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参赛对象

承担2025年医学本科生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各基层教学组织(包括各学科系、教学团队等)均需选派参赛团队(团队不超过5人)或教师代表参赛。原则上,各院(系)下属的每个基层教学组织至少推荐1项参赛作品。鼓励以课程团队形式报名,亦欢迎教师代表个人参赛。

三、参赛课程

参赛作品以课程为单位参赛课程限于医学部各专业相关课程(不含通识课),以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课程为主、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课程为辅,授课对象限于医学类全日制本科学生。鼓励“器官-系统”整合性课程的教学团队发挥课程特色积极参赛;鼓励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教育计划内必修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参赛;鼓励获评或拟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赛。

四、赛事安排及内容

赛事分为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

(一)网络评审

网络评审根据参赛材料采用双盲线上送审方式,参赛选手需准备材料如下:

1.试卷:1套,试卷满分为100分,新编原创性题目不少于20道,且不存在版权问题。

2.命题方案设计:按模板说明该套试卷的命题方案(见附件1)。

3.考试分析报告:该试卷需经过不少于30名测试对象(该课程上课学生参加考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组织考试分析报告,报告中需包含的内容有:

(1)基本数据。包括:测试成绩分布情况(平均分、分数中位数、标准差、成绩分布曲线)、各测试试题的“两度”分析(难度、区分度)、试题特征曲线、测试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也可以增加个性化分析内容。具体可参考考试结果分析数据参考样例(见附件2)

(2)试题分析。选择该试卷中的2道新编原创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试题分析(见附件3)。

(3)个人对试卷设计的总体评价和对于试题设计、试卷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计划的改进措施。

网络评审材料,除命题方案外的其他材料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院系等相关个人信息。

(二)现场评审

根据网络评审结果遴选不低于30%比例的参赛团队/个人进入现场评审,内容为命题创新设计汇报和答辩,包括“介绍命题方案”“阐述试题设计思路”“解读试卷分析报告”三个环节:

1.介绍命题方案。介绍命题对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建设等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介绍本门课程的整体考核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管理、形成性评价(突出反馈和整改),以及成绩构成等;介绍本套试卷的总体命题设计思路、试卷中试题覆盖教学大纲情况、所考查的知识点构成、试题难度构成情况、试卷总体的预估难度。

2.阐述试题设计思路。从前期提交的试卷中自选2道原创试题,依次阐述试题的设计思路,客观题需包含题干和选项设计,主观题需包含题干和答案设计。(例如:题干和选项设计是否符合选择题设计原则;学生从阅读试题的题干信息到得出答案需要经过的思维路径,题目中涉及并需要综合应用的学科知识点等。)

3.解读试卷分析报告。解读考试分析报告,并针对该试题分析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分析,从教学、考核等角度提出反馈及改进建议;针对评委提出的问题,参赛团队进行答辩。

五、成绩评定及奖项设置

(一)成绩评定

由医学部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成立评审专家组,评审专家组根据《网络评审评分标准》(见附件4)、《现场评审评分标准》(见附件5)进行各阶段评分。期中,网络评审(试卷、命题方案设计、考试分析报告)阶段成绩占比50%,现场评审阶段成绩占比50%,进入现场评审阶段的参赛团队/个人的最终成绩为两部分成绩加权之和。

(二)奖项设置

1.个人(团队)奖。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按照入围现场评审阶段队伍的10%、20%、30%进行设置,具体根据入围队伍数量确定。

2.优秀组织奖。对大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影响效果明显的组织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

(三)竞赛成果应用

1.获奖作品的试卷、命题方案设计、试卷分析报告将汇编成册,供校内全体教师学习;

2.一等奖获得者所承担的与竞赛课程一致的校内课程,在学校2026年春、秋两学期试卷检查中免检;二等奖获得者所承担的与竞赛课程一致的校内课程,在学校2026年秋季学期期末试卷检查中免检。

3.临床医学专业相关课程获奖作品将择优推荐参加中国医学教育题库命题创新大赛。

六、工作组织及要求

(一)工作组织

1.参赛信息上报。2025年11月26日前,各院(系)上报命题创新大赛参赛选手信息汇总表纸质版(见附件6)至人才培养处,WORD电子版同步发送邮箱rpzhang@xjtu.edu.cn。

2.组织网络评审。2026年3月4日前,各院(系)组织上报网络评审阶段参赛作品材料,参赛作品以课程命名,本院系资料包以院系命名;医学部人才培养处负责将参赛作品网络评审材料及时送审;各院系所提交的网络评审参赛作品,不得涉及透漏个人的相关信息、敏感信息等。

3.组织现场评审。2026年3月31日前,医学部人才培养处根据网络评审情况,公告发布入围现场答辩的参赛团队/个人名单,并组织校内外资深命题专家进行成绩评定。现场评审的具体时间、地点、要求会另行通知。

(二)工作要求

1.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本届比赛,做好积极动员。特别强调,各院(系)下属的每个基层教学组织至少推荐1项参赛作品的要求,请各院(系)严格执行。

2.各学科系、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网络评审评分标准和现场评审评分标准,吃准考试设计导向、实现精准试题设计,前瞻布局和规划本学期相关课程考试。

3.参赛教师(团队)需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教育评价方法,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考核,重视考试结果分析及针对性的教学反馈测试等创新内容。

4.参赛作品需保证教学相关材料的原创性,即本人(团队)原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首次应用,严禁抄袭或已使用的自命题。如有侵权或知识产权纠纷,参赛教师需自行承担责任。


附件:1.命题方案

      2.考试结果分析数据参考样例

3.试题分析表

4.网络评审评分标准

5.现场评审评分标准

6.医学部命题创新大赛参赛人员信息汇总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2025年11月19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