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BIOL320340
总 学 时:42(理论学时:22;小班课学时:4 实验学时:16)
学 分:2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法医学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四年制药学专业等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2013.
2.冯作化,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3版.2015.
3.David L. Nelson MMC.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第五版.[M],W.H. Freeman, 2012.
4.Jocelyn E. Krebs ESG, Stephen T. Kilpatrick. Lewin's Genes XI[M], Jones Bartlett Publishers, 201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信息大分子为中心,研究生命本质问题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渗入到生命科学包括医学的各科领域中,成为当代促进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医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医学领域内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致力于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调控机制以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发展和推动新的诊断、治疗技术。小班课主要讨论学习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分子生物学实验主要开展真核基因组提取、PCR、限制性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能;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前沿。
2.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英语专业词汇,以利学生阅读英语专业书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1.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 基因、断裂基因、基因组、外显子、内含子的概念;
掌握真核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基因调控序列、基因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启动子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增强子、反应元件等概念
了解 原核、病毒的基因结构特点
2.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重复序列的分类及特点;多基因家族与假基因的概念;人基因组中基因的数目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征。
了解 原核、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1 |
2 |
|
|
|
|
√ |
|
|
第二章 基因表达调控
1.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掌握: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及多样性;
掌握管家基因、组成性表达、诱异、阻遏、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等的概念
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基础,基因表达的多层次性调控及关键环节
2.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掌握: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操纵子的概念及结构特点;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与翻译偶联调控机制;
熟悉:在翻译水平调控原核基因表达的其他分子机制
3.真核基因表达调控SD序列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特点; CpG岛甲基化、表观遗传对真核基因表达的影响;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对转录的影响;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熟悉:染色体活化、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对转录的影响;基本转录因子和组织特异转录因子的概念;影响转录后调控的环节;翻译后的调控环节;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2.1 |
2 |
|
|
|
|
√ |
|
|
2.2 |
2 |
|
|
|
|
√ |
|
|
第三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1.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掌握:印迹技术的原理、类别及用途;Southern、Western印迹技术的基本实验流程;探针的概念、种类与标记
熟悉:Northern印迹法的基本实验流程及用途
2. 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掌握: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反应步骤和主要用途;逆转录PCR、原位PCR、实时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3. 基因文库
掌握:基因文库的概念、种类及用途
了解: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构建的基本过程
4.生物芯片技术
掌握:基因芯片的概念、工作的基本原理及用途;蛋白质芯片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用途
了解: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的基本过程工作流程
5.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掌握:标签蛋白沉淀、酵母双杂交的原理和用途;EMSA、ChIP的原理和用途;
了解:其他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其他的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3.1 |
2 |
|
|
|
|
√ |
|
|
3.2 |
2 |
|
|
|
|
√ |
|
|
第四章 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
1.自然界的DNA重组和基因转移
掌握:DNA重组的概念;同源重组的概念、基本步骤及Ecoli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概念、作用及3个例子;转座或转座重组的概念及种类;插入序列转座、转座子转座的概念;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的概念。
熟悉:原核生物基因转移的方式
2.重组DNA技术
掌握:重组DNA技术的概念;重组DNA技术常用的工具酶种类、特点及功能;载体的概念及种类;克隆载体、表达载体的概念、异同,常用的克隆/表达载体的特点及用途;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熟悉:克隆基因的表达体系
了解: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4.1 |
2 |
|
|
|
|
√ |
|
|
4.2 |
2 |
|
|
|
|
√ |
|
|
第五章 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技术
1.基因结构分析技术
掌握:双脱氧法(Sanger法)的测序原理;基因转录起始点分析技术;5’-RACE技术鉴定TSS的基本原理;基因启动子分析技术;足迹法的分类及基本原理;基因编码序列分析技术;基因拷贝数的分析技术
熟悉:全自动激光荧光DNA测序技术的原理;焦磷酸测序的原理、二代测序技术、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原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SS、启动子
2.基因表达产物分析技术
掌握:检测RNA表达水平的技术(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通途);核糖核酸酶保护实验的原理及用途;检测蛋白质或多肽表达水平的技术(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ELISA、流式细胞术、蛋白质芯片、双向电泳高通量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通途)
3.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鉴定技术
掌握:鉴定基因功能的策略;基因功能获得策略的本质及方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动物概念和实验基本流程。基因功能失活策略的本质及方法;基因打靶(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的原理及基本实验流程;基因沉默技术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了解:随机突变策略的原理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5.1 |
2 |
|
|
|
|
√ |
|
|
第六章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细胞因子
1.癌基因
掌握: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的概念;细胞癌基因的特点、分类及功能;常见的癌基因;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熟悉:原癌基因的产物与功能
了解:癌基因表达产物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2.肿瘤抑制基因
掌握: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及功能;常见的抑癌基因(RB、TP53、PTEN);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熟悉:肿瘤抑制基因与疾病
了解: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特点
3.生长因子
掌握:生长因子的概念、分类、功能及作用机制;
了解:生长因子与疾病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6.1 |
2 |
|
|
|
|
√ |
|
|
第七章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功能研究
1.鉴定疾病相关基因的原则
掌握:鉴定疾病相关基因的原则
2.疾病相关基因克隆的策略和方法
掌握:功能克隆、表型克隆、定位克隆的概念;全基因组的关联研究(GWAS)、全外显子测序的概念
熟悉:鉴定克隆疾病相关基因的主要策略、方法及其基本过程;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定位克隆的基本步骤;
3.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熟悉: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7.1 |
2 |
|
|
|
|
√ |
|
|
第八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
掌握:基因诊断的概念及基本步骤;基因诊断的基本方法;基因缺失或插入的诊断方法,基因点突变的诊断方法;ASO、反向斑点杂交、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熟悉:基因诊断的医学应用
2.基因治疗
掌握: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基本策略;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逆转录病毒载体结构及特点,腺病毒载体结构及特点;
熟悉:常用的基因治疗靶细胞
了解: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8.1 |
2 |
|
|
|
|
√ |
|
|
五、课内学时分配
序号 |
单元名称 |
参考学时 |
1 |
真核基因及基因组 |
2 |
2 |
基因表达调控 |
4 |
3 |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4 |
4 |
DNA重组及重组DNA技术 |
4 |
5 |
基因结构与功能分析技术 |
2 |
6 |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
2 |
7 |
疾病相关基因克隆与基因功能研究 |
2 |
8 |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
2 |
合计 |
|
22 |
六、小班课
序号 |
小班课 |
参考学时 |
1 |
(1)前期课程复习答疑,小班辅导; (2)Knockout、Telen\Crisp-cas9新技术(RPL;翻转课堂) |
4 |
合计 |
|
4 |
七、实验/实践环节
一氧化氮合酶(NOS)是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生成的酶,NO广泛参与免疫调节、神经传递、血压生理调控和血小板凝聚的抑制等多种生理功能。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提示eNOS的某些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有关。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已被广泛用于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生物进化和分类的研究。RFLP是根据不同个体基因组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碱基发生改变,或酶切位点之间发生了碱基的插入、缺失,导致酶切片段大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以通过特定探针杂交或PCR-RFLP进行检测,从而可比较不同个体的DNA水平的差异(即多态性)。
因此,实践环节设计了以检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为主要实验内容的PCR-RFLP综合性大实验。该综合性大实验通过提取人全基因组DNA、PCR、限制性酶切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通过这些实验环节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操作。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
PCR-RFLP综合性大实验 |
参考学时 |
1 |
人基因组DNA的提取 |
4 |
2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4 |
3 |
限制性酶切分析 |
4 |
4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4 |
合计 |
|
16 |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和/或实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