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课程编码:BASM314340
学时:40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法医学展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傅松滨. 医学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左伋.医学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陈竺.医学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徐晋麟等.现代遗传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
5.贺林.解码生命.科学出版社,2001.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医学基础理论课
目的:掌握人类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理,从个体水平探索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从家族或群体水平探索预防遗传病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简介
医学遗传学运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是人类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本课程在阐明了遗传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以现阶段所掌握的人类基因组知识入手,对众多人类遗传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线粒体遗传病、染色体病)进行分析,从免疫遗传、生化遗传、肿瘤遗传及药物代谢遗传学等方面探索疾病的发生机理及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的可行性,寻找人类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技能。
2.解释遗传病发生、传递规律,掌握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病的方法。
3.学会运用遗传学基本规律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医学实践问题。
4.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将来临床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遗传学问题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掌握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2.了解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性质及其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
3.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分科及其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 |
1 |
|
|
|
|
√ |
|
|
第二章人类基因
1.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医学意义
2.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序列图,及遗传图制作中的遗传标记、物理图制作中的序列标记部位(STS)、邻接克隆群(contig)、表达序列标记(EST)在基因确认中的作用;
3.了解基因组DNA大规模测序、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掌握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
4.掌握人类基因组结构特征:单一顺序(结构基因);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小卫星与微卫星——端粒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 、中度重复序列(SINE:Alu家族;LINE:KpnⅠ家族)、倒位重复;多基因家族、超基因家族、拟基因。
5.了解DNA多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了解RNA编辑与遗传印记
6.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现状与后基因组计划的的未来发展,了解功能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2 |
1 |
|
|
|
√ |
√ |
|
|
第三章基因突变及其分子生物学效应
1.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表型效应:碱基替换(转换与颠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与无义突变;缺失与插入(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2.熟悉基因复制的特点;基因表达的特征(mRNA的转录与加工:hnRNA、戴帽、加尾、剪接);
3.了解DNA 损伤的修复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3 |
2 |
|
|
|
|
√ |
|
|
第四章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1.掌握单基因病的概念和系谱常用符号;
2.各种单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及Y连锁的遗传)的系谱特征,掌握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
3.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包括Bayes计算法),熟练确定家系中成员的再发风险;影响单基因病发病风险的因素
4.熟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各种类型的特征,可变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
5.通过计算了解近亲婚配的危害;
6.了解遗传异质性的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4.1 |
2 |
|
|
|
|
√ |
|
|
4.2 |
2 |
|
|
|
√ |
√ |
|
|
第五章多基因疾病的遗传
1.区分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2.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学习多基因病再发风险的计算方法(Edward公式,家庭中患者数目、病情轻重程度、性别与再发风险关系)。
3.掌握遗传率、易感性、易患性、阈值等概念,了解阈值学说、遗传率的计算方法,掌握群体发病率、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4.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进展——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及用于致病基因定位的遗传标记;
5.了解多基因病的研究趋向——主基因与微效基因的相互作用,探索主基因和分析环境因素的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5 |
2 |
|
|
|
|
√ |
|
|
第六章群体遗传
1.掌握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群体遗传平衡状态的检测;
2.掌握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突变、适合度与选择系数;突变率的计算方法;掌握亲缘系数和近婚系数概念及计算方法;选择压力增强与放松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3.遗传漂变与迁移(基因流)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近亲婚配的有害效应;遗传负荷及其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
4.了解平衡多态现象;建立者效应。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6 |
2 |
|
|
|
|
√ |
|
|
第七章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1.掌握线粒体DNA 的结构特征(与核DNA比较)和线粒体基因的功能(主要编码的酶系)。
2.掌握线粒体遗传特征(半自主性、密码子差异、母系遗传、遗传瓶颈概念、阈值效应、突变率等)。
3.了解人类线粒体突变与疾病(Leber病、线粒体心肌病等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7 |
2 |
|
|
|
|
√ |
|
|
第八章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畸变
1.掌握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和分组;
2.学习正常人类核型模式图以及核型、核型分析、核型描述常用符号及异常核型的书写方法;
3.了解人类染色体多态及其应用;
4.掌握人类染色体带型概念及命名原则,掌握G、Q和R带型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了解其它带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学习高分辨染色体及其表达方法。
5.掌握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的定义、类型、发生机理、描述方法及其遗传效应。
6.掌握平衡易位的配子发生,了解倒位携带者配子发生,了解四射体、倒位环形成的原因及遗传后果;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8.1 |
1 |
4 |
|
|
√ |
√ |
|
|
8.2 |
2 |
8 |
|
|
|
√ |
|
|
第九章单基因遗传病
1.结合具体病例,复习不同类型的单基因病及其系谱特征;学习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
2.熟练掌握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包括Bayes计算法),学习确定家系中成员的再发风险;
3.掌握影响单基因病发病风险的因素
4.学习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学习解释近亲婚配的危害。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9.1 |
2 |
|
|
|
|
√ |
|
|
9.2 |
2 |
|
|
|
√ |
√ |
|
|
第十章多基因遗传病
1.结合具体病例,复习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和多基因病再发风险的计算方法(Edward公式),通过确定家庭中患者数目、病情轻重程度、性别等条件,判定再发风险;
2.掌握阈值学说;遗传率的计算方法;群体发病率、阈值与易患性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0 |
1 |
|
|
|
|
√ |
|
|
第十一章线粒体病
1.结合具体病例,了解线粒体突变与疾病(Leber病、线粒体心肌病等)的发病机理;
2.复习线粒体DNA 的结构特征和线粒体遗传病的遗传特征——母系遗传,学会分析线粒体病发病风险。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1 |
1 |
|
|
|
|
√ |
|
|
第十二章染色体病
1.结合具体病例,学习常染色体疾病(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简介18三体、13三体、5p-综合征),以易位型为重点、难点,掌握常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生的机理以及分型。
2.结合具体病例,学习性染色体疾病(以47,XXY和45,X0为例,简介XYY、XXX及多X综合征),重点学习性染色体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掌握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概念。了解两性畸形的概念、分类及发病机理。
3.了解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了解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与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2 |
1 |
|
|
|
|
√ |
|
|
第十三章免疫缺陷及出生缺陷
1.结合具体病例,学习先天性免疫缺陷引起的多种疾病
2.掌握ABO、Rh等红细胞血型的遗传与胎母血型不相容的关系,了解新生儿溶血症的产生原因。
3.熟悉HLA超基因的分子结构及抗原的表达,了解HLA配型与器官移植排斥的关系,了解HLA与疾病的关联;
4.学习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遗传控制,掌握基因重排是抗体和受体多样性的主要原因(B、T细胞的基因结构和重排及补体的遗传方式)。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3 |
1 |
|
|
|
|
√ |
|
|
第十四章肿瘤
1.掌握肿瘤发生的遗传基础;
2.了解肿瘤干系、旁系、标记染色体等概念,了解解释恶性肿瘤发生的各种学说(二次突变学说、克隆起源学说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多步损伤学说);
3.掌握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概念,了解原癌基因及其激活的机制,掌握癌基因的功能,了解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4.了解单基因遗传的肿瘤和遗传的癌前病变,了解染色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了解肿瘤染色体的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
5.了解染色体不稳定综合症和脆性部位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了解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4 |
1 |
|
|
|
|
√ |
|
|
第十五章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1.掌握系谱分析对遗传病诊断的意义;
2.掌握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染色体病诊断的作用;
3.掌握目前常用的基因诊断的方法,了解生化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胎儿镜检查对遗传病检查的意义;
4.了解基因治疗的特点及意义,了解基因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
5.了解遗传病的普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与遗传登记过程和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5 |
2 |
|
|
|
|
√ |
|
|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成绩占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