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uclear medicine
课程编码:CLIM500144
学 时:32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12)
学 分:1.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诊断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李少林,核医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
2.匡安仁,核医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3.黄钢,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目的是使医学生对核医学建立初步和正确的概念和理解,掌握临床核医学影像和功能的诊断方法以及核素治疗的应用,熟悉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实施步骤,了解与之相关的核物理及放射防护知识,以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加以正确利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核医学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随着PET/CT、SPECT/CT的应用,放射性核素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发展,核医学已突破传统形成分子影像技术。它从分子水平研究和观察导致疾病发生的分子,从体外显示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代谢、功能改变,更能早期诊断。内容也扩展到影像、治疗、体外分析法及器官功能测定等方面,在理论课讲述的过程中加入实践课内容,配置了实习教室及专门的试验设备,能使同学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核医学课程的独特性。使广大医学生通过学习核医学这门课程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并从中获益。
三、教学基本要求
按知识单元分为核医学总论和核医学各论两部分。
核医学总论
1、核医学的定义、诊疗原理、放射性药物、试剂基本概念及常用仪器。
2、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过程。
3、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
4、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核医学各论
1、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核医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
2、治疗核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临床应用。
3、肿瘤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4、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1.重点掌握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各章节脏器显像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影像分析,体外分析的原理及临床意义,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及禁忌症。
2.熟悉核医学检查的方法、步骤,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核医学的发展史和最新核医学的进展。
第一章:核医学绪论与辐射防护(4学时)
[教学内容]
1、核医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
2、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
3、天然本底辐射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4、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
6、常用核医学仪器(γ计数器,功能仪,γ照相机,SPECT,PET,活度计及污染检测仪)的性能和用途。
7、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特点及质量控制;
8、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9、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必备条件和类型;
10、熟悉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类型及特点;
11、掌握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与其他影像的比较
12、熟悉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中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显像类型。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1 |
0.4 |
|
|
|
|
√ |
|
|
1.2 |
0.4 |
|
|
|
|
√ |
|
|
1.3 |
0.3 |
|
|
|
|
√ |
|
|
1.4 |
0.3 |
|
|
|
|
√ |
|
|
1.5 |
0.3 |
|
|
|
|
√ |
|
|
1.6 |
0.5 |
|
|
|
|
√ |
|
|
1.7 |
0.3 |
|
|
|
|
√ |
|
|
1.8 |
0.3 |
|
|
|
|
√ |
|
|
1.9 |
0.3 |
|
|
|
|
√ |
|
|
1.10 |
0.3 |
|
|
|
|
√ |
|
|
1.11 |
0.3 |
|
|
|
|
√ |
|
|
1.12 |
0.3 |
|
|
|
|
√ |
|
|
第二章:内分泌系统(2学时)
[教学内容]
掌握甲状腺功能的体内实验、体外分析技术及甲状腺显像。
熟悉甲状旁腺显像。重点讲解显像原理、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意义。
了解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显像。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2.1 |
1.25 |
|
|
|
|
|
|
|
2.2 |
0.5 |
|
|
|
|
|
|
|
2.2 |
0.25 |
|
|
|
|
|
|
|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2学时)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核医学概述
2、神经系统核医学常用显像方法及原理(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脑受体显像、脑脊液间隙显像、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3、神经系统核医学在临床的应用
4、了解相关影像学比较。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3.1 |
0.25 |
|
|
|
|
|
|
|
3.2 |
1 |
|
|
|
|
|
|
|
3.3 |
0.5 |
|
|
|
|
|
|
|
3.4 |
0.25 |
|
|
|
|
|
|
|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2学时)
[教学内容]
1、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及图像分析方法。
2、心血池显像的基本原理、适应证、临床应用及心室功能分析方法。
3、心肌代谢显像的原理、种类、显像剂及临床应用。
4、心肌阳性显像、神经受体显像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4.1 |
1 |
|
|
|
|
|
|
|
4.2 |
0.5 |
|
|
|
|
|
|
|
4.3 |
0.25 |
|
|
|
|
|
|
|
4.4 |
0.25 |
|
|
|
|
|
|
|
第五章:肿瘤(2学时)
1、了解67Ga、201TI、99mTc-MIBI、99mTc-DMSA(Ⅴ)肿瘤显像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临床应用与评价;
2、掌握18F-FDG肿瘤PET显像及hPET显像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与评价;
3、了解18F-FDG显像的正常分布、肿瘤显像常用方法、图像分析;
4、了解肿瘤放射免疫显像原理、方法、影像分析、临床应用与评价;
5、了解肿瘤受体显像原理及应用。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1.1 |
0.5 |
|
|
|
|
|
|
|
1.2 |
0.5 |
|
|
|
|
|
|
|
1.3 |
0.5 |
|
|
|
|
|
|
|
1.4 |
0.25 |
|
|
|
|
√ |
|
|
1.5 |
0.25 |
|
|
|
|
√ |
|
|
第六章:消化系统(2学时)
[教学内容]
肝静态显像原理、适应证、临床意义
肝血流、血池显像的原理、适应证、正常图像、临床意义
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证、正常图像、临床意义
唾液腺显像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意义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的核医学方法、消化道出血显像、胃粘膜异位症显像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5.1 |
0.4 |
|
|
|
|
|
|
|
5.2 |
0.4 |
|
|
|
|
|
|
|
5.3 |
0.4 |
|
|
|
|
|
|
|
5.4 |
0.4 |
|
|
|
|
|
|
|
5.5 |
0.4 |
|
|
|
|
|
|
|
第七章:泌尿系统(2学时)
[教学内容]
1、肾功能测定。肾图、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及肾有效血浆流量测定
2、肾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证、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
3、了解肾静态显像原理,临床应用
4、了解膀胱返流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6.1 |
1 |
|
|
|
|
|
|
|
6.2 |
0. 5 |
|
|
|
|
|
|
|
6.3 |
0.25 |
|
|
|
|
|
|
|
6.4 |
0.25 |
|
|
|
|
|
|
|
第八章:骨、关节系统(1.5学时)
[教学内容]
1、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图像分析及优缺点
2、关节显像的显像方法及图像分析
3、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
4、骨密度测定及PET显像在骨肿瘤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7.1 |
0.5 |
|
|
|
|
|
|
|
7.2 |
0.25 |
|
|
|
|
|
|
|
7.3 |
0.5 |
|
|
|
|
|
|
|
7.4 |
0.25 |
|
|
|
|
|
|
|
第九章:呼吸系统(0.5学时)
[教学内容]
1、肺灌注与通气显像的原理、适应证、结果判定及临床应用
2、肺灌注显像与相关影像学比较
3、下肢深静脉显像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8.1 |
0.25 |
|
|
|
|
|
|
|
8.2 |
0.125 |
|
|
|
|
|
|
|
8.3 |
0.125 |
|
|
|
|
|
|
|
第十章:放射性核素治疗(2学时)
[教学内容]
1、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常用核素种类
2、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法、疗效判定掌握131I治疗甲亢、甲状腺癌,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判定
3、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及转移灶: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法、疗效判定
4、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
5、90Sr敷贴治疗、血液疾病的32P治疗、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9.1 |
0.25 |
|
|
|
|
|
|
|
9.2 |
0.5 |
|
|
|
|
|
|
|
9.3 |
0.5 |
|
|
|
|
|
|
|
9.4 |
0.5 |
|
|
|
|
|
|
|
9.5 |
0.25 |
|
|
|
|
|
|
|
五、实践环节
1.血清总T4放射免疫测定法,4学时
2.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4学时
3. 放射性核素显像及辐射防护,4学时
六、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开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