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区段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消化系统
英文名称:Gastrointestinal system
学 时:47 = 22/15/10(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PBL学时)
适用对象:侯宗濂医学实验班
相关学科: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董卫国. 消化系统 [M].第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ISBN:978-7-117-20406-4/R•20407
2.丁文龙,王海杰.系统人体解剖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ISBN:9787117203258
3.TORTORA GJ.Principles of Human Anatomy [M].11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 (Asia) Pte.Ltd.,2008,ISBN:978-0-471-78931-4
4.高英茂.组织学与胚胎学 [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ISBN:7-117-06862-0/R
5.Whearter’s.Functional Histology[M].4th edition.B.Young and J.W Health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
6.姚泰.生理学 [M].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ISBN:978-7-117-20628-0-R•20629
7.Arthur C.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M].11th edition.Hardcover,2005,ISBN:0721602401
8.陈杰.病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ISBN:978-7-117-13102-5/R•13103
9.Kumar V.Robbins Basic Pathology[M].7th edition.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3,ISBN:7-81071-438-4
10.陈主初.病理生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ISBN:7-117-06905-8/R•6906.
11.Chris E.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M].Beijing: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1,ISBN:7-81072-262-X/R•257
12.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ISBN:978-7-117-20485-9
13.Joel G.Hardman.The Pharmacologicl Basis of Therapeutics [M].Twelfth edition.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11,ISBN:978-0071624428
一、区段性质、目的任务
性质:医学基础课。
目的任务:通过理论、实验及PBL三者密切联系的整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大体形态结构、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病理生理机制、病理人体解剖学变化和药物的作用与效应等内容,并结合实验观察及PBL开放式教学等有机环节,达到对该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和较好掌握,并学会初步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提问式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了解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介绍消化系统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开展双语授课,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论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操作示教以及学生的亲自操作,使学生熟悉实验操作的程序、规范及注意事项,学会观察、记录、描述、分析实验结果以及书写实验报告。最终达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加强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目的。
PBL教学:通过病案的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积极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查找、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对相关病例从基础理论知识到临床诊断治疗手段的系统把握和融会贯通。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人体解剖学)
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口腔的分部。口咽峡的构成。*
3.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
4.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开口,腮腺管的走行。*
5.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
6.食管的形态分部,狭窄部位。*
7.胃的形态分部,位置。*
8.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及其形态特征。*
9.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肠壁的构造特点。
10.大肠的分部及结肠形态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1.结肠的分部,各部的位置。
12.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及粘摸所见。*
13.肝的位置和一般形态,通行肝门各结构的名称和位置。*
14.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
15.胰的位置、形态、分部。
第二章 腹膜的形态结构 (人体解剖学)
1.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2.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
3.系膜的名称,位置。*
4.肝、胃的主要韧带名称和位置。*
5.网膜囊的位置和界限,网膜孔的位置和构成。*
6.盆部的腹膜陷凹。*
7.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第三章 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和机能意义。
2.食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胃壁的四层结构、胃黏膜上皮、胃小凹、胃底腺的细胞构成、壁细胞和主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
4.小肠壁的四层结构、黏膜结构特点和绒毛的形态结构,柱状上皮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及功能、小肠腺细胞构成、潘氏细胞的光电镜结构。*
5.阑尾、结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 消化腺的组织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
1.消化腺的一般结构。
2.胰腺的一般结构、胰腺外分泌部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胰岛的结构特点和细胞类型及功能。*
3.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形态和结构、肝板、肝细胞、胆小管、肝血窦和狄氏间隙、门管区的结构,肝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特点,胆汁排出途径。*
4.三种腺泡及导管的结构特点。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
1.食管、胃、肠、肝和胰的发生及消化系统发生的常见畸形。
2.原肠的分段和演变。
3.原始消化管的形成。
第六章 消化道功能概述 (生理学)
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
3.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4.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5.消化道的神经调节。
第七章 消化腺的分泌 (生理学)
1.唾液腺的分泌。
2.胃粘膜的分泌细胞。*
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4.胃液分泌的调节。*
5.胃液分泌的三个时相。*
6.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7.胰液分泌的调节。
8.胰液分泌的三个时相。
9.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0.胆汁分泌的调节。
11.小肠液的分泌。
第八章 消化道的运动 (生理学)
1.咀嚼和吞咽。
2.胃的容受性舒张。*
3.胃的蠕动。*
4.胃的排空。*
5.胃的移行性复合运动。
6.呕吐。
7.小肠运动的形式。*
8.小肠运动的调节。
9.大肠的运动。
10.胃肠激素的作用。
第九章 食物的吸收(生理学)
1.消化道内物质的吸收。*
2.摄食及其调控。
第十章 胃疾病(病理学)
1.胃炎的病因、类型及病变特点。*
2.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第十一章 肝脏疾病(病理学)
1.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病理类型。*
2.肝硬化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病理学)
1.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及扩散。*
2.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
1.肝性脑病的概念。*
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和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3.肝肾综合征(肝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4.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表现。
5.肝性脑病发生的GABA学说。
6.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7.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 抗消化性溃疡及消化功能调节药(药理学)
1.抗消化性溃疡药分类。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其他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特点和机制。
3.助消化药、止吐药、增强胃肠动力药、止泻药、泻药、利胆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四、学时分配表
(一)理论课
功能模块 |
学科 |
章 |
内 容 |
学时 |
消化系统的 形态结构 |
人体解剖学 |
1 |
消化系统 |
2 |
人体解剖学 |
2 |
腹膜 |
2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3 |
消化管 |
2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4 |
消化腺 |
1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5 |
消化系统发生 |
1 |
消化系统的 正常功能 |
生理学 |
6 |
消化道功能概述 |
1 |
生理学 |
7 |
消化腺的分泌 |
2 |
生理学 |
8 |
消化道的运动 |
1 |
生理学 |
9 |
食物的吸收 |
1 |
消化系统的 相关疾病 及药物治疗 |
病理学 |
10 |
胃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 |
2 |
病理学 |
11 |
肝脏疾病(肝炎和肝硬化) |
2 |
病理学 |
12 |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
1 |
病理生理学 |
13 |
肝功能不全 |
2 |
药理学 |
14 |
抗消化性溃疡及消化功能调节药 |
2 |
合计 |
22 |
(二)实验课
学科 |
实验名称 |
学时 |
人体解剖学 |
消化系统、腹膜 |
4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消化管 |
2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消化腺 |
1 |
生理学 |
胆汁分泌的调节 |
4 |
病理学 |
消化系统疾病 |
4 |
合计 |
15 |
(三)PBL Case
名称 |
主要内容 |
学时 |
张先生的胃病又犯了 |
胃癌 |
5 |
小李的苦恼 |
溃疡性结肠炎 |
5 |
合计 |
10 |
“消化系统”区段实验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消化系统
英文名称:Gastrointestinal system
学 时:15
适用对象:侯宗濂医学实验班
相关学科: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
实验内容总表
编号 |
名称 |
学时 |
学科 |
实 验 中 心 |
备注 |
1 |
消化系统、腹膜标本的观察 |
4 |
人体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 实验中心 |
|
2 |
消化管与消化腺结构的观察 |
3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形态实验中心 |
3 |
胆汁分泌的调节 |
4 |
生理学 |
机能实验中心 |
4 |
消化系统疾病 |
4 |
病理学 |
形态实验中心 |
合计 |
15 |
|
实验一 消化系统、腹膜标本的观察(人体解剖学)
1.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消化系统、腹膜的整体和单器官标本,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构造;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
2.实验内容
A.腭的分部及其形成的结构。*
B.牙的种类、形态。
C.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
D.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开口,腮腺管的走行。*
E.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
F.食管的分部,狭窄部位。*
G.胃的形态分部,位置;胃壁的构造。*
H.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及其形态特征。
I.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肠壁的构造特点。
J.大肠的分部及结肠形态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K.结肠的分部,各部的位置。
L.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及粘摸所见。*
M.肝的位置和一般形态,通行肝门各结构的名称和位置。*
N.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
O.胰的形态、位置。
P.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覆盖脏器的三种情况。
Q.大网膜的位置和功能,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小网膜游离缘通行结构的位置关系。*
R.各系膜位置和小肠系膜根的形态位置。*
S.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主要韧带名称和位置。*
T.网膜囊的位置和界限,网膜孔的位置和构成。
U.盆部的腹膜陷凹,腹前壁下份的主要隐窝。
V.腹膜腔的分区和间隙。
3.实验材料
消化系统标本:腭、牙、舌、三大唾液腺、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盲肠和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肝、胆囊、肝外胆道、胰。腹膜标本。
4.实验课设计
教师示教消化系统5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80分钟;教师示教腹膜及其形成的结构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40分钟。
5.实验课回报形式
实验作业(课后完成):消化系统和腹膜的绘图、标注(实习作业本)。
实验二 消化管与消化腺结构的观察(组织学与胚胎学)
1.实验目的
熟悉消化管和消化腺的一般结构;掌握胃、小肠、胰腺和肝的细微结构。
2.实验内容
A.胃、小肠、胰腺、肝的细微结构。*
B.食管、结肠的细微结构。*
C.唾液腺的细微结构。
3.实验材料
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胃、小肠、胰腺、肝、食管、结肠、唾液腺标本。
4.实验课设计
教师讲课10分钟。教师示教10分钟;学生操作110分钟;讨论或小结40分钟;实验报告(实验作业)30分钟。
5.实验课回报形式
实验报告:一般信息,实验目的,绘图标注,讨论,结论。
实验三 胆汁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1.实验目的
掌握家兔胆总管插管的方法。了解胆汁分泌的神经与体液调节机制。
2.实验内容
A.家兔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
B.正常胆汁分泌量。
C.静脉注射稀胆汁后胆汁分泌量。
D.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后胆汁分泌量。
E.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胆汁分泌量。
F.静脉注射稀盐酸后胆汁分泌量。
3.实验材料
家兔,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胆管插管,注射器,针头,纱布,烧杯,生理盐水,20%乌拉坦,胆囊胆汁,0.1 mol/L盐酸,0.001%乙酰胆碱,0.01%去甲肾上腺素。
4.实验课设计
教师讲课30分钟;教师示教30分钟;学生操作60分钟;结果观察40分钟;讨论或小结40分钟;实验报告课后完成。
5.实验课回报形式
实验报告:一般信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实验四 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
1.实验目的
通过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的观察,认识和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实验内容
A.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变特点;*
B.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C.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病理类型;*
D.肝硬变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E.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的病理变化及扩散,肝癌的类型。*
F.急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G.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和大肠癌的病因。
3.实验材料
光学显微镜,实验室数码多媒体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录像。切片: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急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大体标本:胃黏膜出血;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伴穿孔;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淤血性脾肿大;食管癌(四种肉眼形态);胃癌(三种肉眼形态);大肠癌;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4.实验课设计
观看多媒体教学录像“消化系统疾病”40分钟;复习消化系统疾病内容5分钟;大体标本观察(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40分钟;病理切片观察(学生自己观察,教师讲解要观察的要点,教师示教)110分钟;讨论或小结5分钟。
5.实验课回报形式
实验报告:一般信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