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pidemiology
课程编码:PUBH300848
学时:64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24)
学分:3
适用对象:侯宗濂医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沈洪兵, 齐秀英.流行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刘续宝, 孙业桓.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詹思延.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黄民主.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Bonita, R Beaglehole, T Kjellström. Basic Epidemiology, 2nd edit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目的:
1.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
2. 建立疾病的人群观念及流行病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3. 提高解决临床诊治和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流行病学作为一门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学科,在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中。通过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群体现象、病因推断及研究和防治效果评价方法,帮助各专业医学生建立疾病和健康的人群观念,以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学习,学生必需较全面地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
2. 能够正确运用图表并结合文字进行疾病分布描述,提出有关危险因素假设。
3.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独立进行科研设计。
4.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对科研论文进行批判式阅读。
5. 参与课内及课外讨论;按时完成作业,提交实习报告。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
1.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认识流行病学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建立疾病的“人群”概念,认识流行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的区别及关系;
3. 了解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及发展状况;
4. 认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一章 |
2 |
|
|
|
|
|
|
|
第二章:流行病学常用指标
1. 掌握流行病学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各常用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作用和局限性;
2. 掌握发病率与现患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与联系;
3.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与计算相应的指标;
4. 了解标化率的目的及方法;
5. 了解“人时”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二章 |
4 |
3 |
|
|
|
|
|
|
第三章:疾病的分布
1. 掌握疾病分布的定义,认识疾病分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人、时、空三间分布的描述方法,能正确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
3. 掌握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一般术语;
4. 能结合三间分布综合描述提出病因或流行因素假设。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三章 |
2 |
3 |
|
|
|
|
|
|
第四章:现况研究
1. 掌握现况研究的定义和目的,掌握普查、抽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
2. 掌握偏倚的概念,熟悉现况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防止方法;
3. 掌握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大小估计方法;
4. 了解现况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5. 了解描述性研究的分类,领会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四章 |
2 |
3 |
|
|
|
|
|
|
第五章: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1. 掌握筛检的定义和目的;
2. 掌握筛检与诊断试验各评价指标的意义、相互关系和计算方法;
3. 掌握评价筛检效率或诊断价值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4. 掌握联合试验的目的,熟悉各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5. 熟悉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要点、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6. 熟悉筛检试验阳性标准的确定原则;
7. 了解筛检实施的原则;
8. 体会临床诊断试验的意义和作用,合理安排临床诊断实验。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五章 |
2 |
3 |
|
|
|
|
|
|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1.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目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
2.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分类及成组匹配和个体匹配的优缺点;
3.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设计要点;
4.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及评价暴露与疾病联系的指标;
5. 掌握混杂的概念、混杂因素成立的条件、识别和排除混杂偏倚的基本方法;
6.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六章 |
4 |
3 |
|
|
|
|
|
|
第七章:队列研究
1. 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目的和优缺点;
2.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要点;
3. 掌握队列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有关指标的具体计算;
4. 熟悉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七章 |
4 |
|
|
|
|
|
|
|
第八章:实验性研究
1. 掌握实验性研究的定义、目的和优缺点,认识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实验性研究的设计要点;
3. 掌握临床试验的设计类型及要点;
4. 掌握实验性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方法——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5. 了解实验性研究的分类及伦理问题。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八章 |
4 |
6 |
|
|
|
|
|
|
第九章:病因及病因推断
1. 建立疾病多因性观念,了解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式”和“轮状模式”、宿主因素与环境因素、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2. 认识关联、统计学联系和因果联系三者的关系与区别,领会流行病学病因推断的逻辑过程;
3. 掌握病因推断的标准;
4. 熟悉提出病因假设的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九章 |
2 |
|
|
|
|
|
|
|
第十章 预后研究
1. 掌握预后研究的定义,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2. 熟悉疾病预后研究的方法;
3. 熟悉疾病预后的评价方法;
4. 熟悉生存分析的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
5. 了解预后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章 |
2 |
|
|
|
|
|
|
|
第十一章 偏倚及其控制
1. 掌握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联系与区别;
2. 掌握偏倚的概念及其分类,各类常见偏倚的概念;
3.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中各类偏倚的产生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一章 |
2 |
|
|
|
|
|
|
|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的基本概念;
2. 熟悉各类传染源的作用特点;
3. 熟悉常见传播途径的传播特点;
4. 熟悉人群易感性与疾病流行的关系;
5. 了解疫源地的基本概念;
6. 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二章 |
2 |
|
|
|
|
|
|
|
第十三章 医院感染
1. 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标准;
2. 熟悉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害;
3. 熟悉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
4. 熟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5.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特征。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三章 |
2 |
|
|
|
|
|
|
|
第十四章 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综合以上所学内容,深入领会流行病学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暴发疫情的定义、暴发疫情调查分析的目的和基本步骤;
熟悉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熟悉暴发疫情调查分析病因或流行因素推论的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四章 |
2 |
3 |
|
|
|
|
|
|
第十五章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础;掌握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概念;
2. 熟悉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联系与区别;
3. 熟悉循证医学实践和meta分析的步骤;
4. 熟悉meta分析的偏倚种类及控制;
5. 了解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和背景。
教学安排及教学方式
|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
课后环节(请打“√”) |
章节数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讨论 |
作业 |
自学 |
综合大作业 |
其他 |
第十五章 |
4 |
|
|
|
|
|
|
|
五、实践环节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按照《流行病学实习讲义》,每个实习内容安排3个学时。要求学生积极讨论并完成实习作业。
1.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 3学时
2. 疾病的分布 3学时
3. 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 3学时
4. 筛检方法的评价 3学时
5. 病例对照研究 3学时
6. 流行病学实验设计 3学时
7. 临床实验设计 3学时
8. 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3学时
六、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闭卷考试。闭卷考试成绩占70%,过程考核成绩占30%。
“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流行病学
课程英文名称:Epidemiology
课程编码:PUBH300848
实验学时:24
学分:3
适用专业:侯宗濂医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学
开课学院: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开课学期:第8学期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沈洪兵, 齐秀英.流行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刘续宝, 孙业桓.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流行病学实习讲义》,自编教材
一、实验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的最基础课程,它既是一门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促进人群健康的应用学科,更是一门探讨疾病病因、发展过程及评价预防和治疗措施效果的方法学。流行病学作为唯一一门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医学学科,在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下到现场或参与课题设计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精心设计了与相应章节密切相关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实例以及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课上对这些研究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建立疾病的人群观念及流行病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熟悉不同方法的设计要点,提高解决临床诊治和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课程内实验。
目的:使学生建立疾病的人群观念及流行病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熟悉不同方法的设计要点,提高解决临床诊治和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训练学生树立群体的观点,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以后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1. 课前,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典型案例以备学生分析讨论;实习中要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热烈的讨论;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登记成绩,并在下次上课时将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及时反馈。
2. 学生要提前预习实习课内容及其相关的专业理论,按时完成并上交实习报告。
四、实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1. 实验项目名称:流行病学常用指标计算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熟悉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理解率标化的目的,掌握标化率的具体及计算方法;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共设计六个课题:一次结核病防治的流行病学调查;肺癌发病与死亡的统计;某小学麻疹爆发流行;甲、乙两地发病率资料比较;某市14岁以下儿童白喉预防接种效果分析;上海市解放后白喉预防接种效果观察。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 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2. 实验项目名称:疾病分布描述
实验目的: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制作要点;体会疾病分布描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内容提要:共设计三个课题:某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分布描述;美国黑人男性前列腺癌死亡出生队列分析;利用日本移民研究胃癌的实例。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3. 实验项目名称: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现况调查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理解现况调查在病因探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实验内容提要:共设计四个课题:某地肝癌患病情况调查;某地防病患病情况调查;乙肝现况调查的设计;三种慢性病与肥胖的现况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4. 实验项目名称:筛检、诊断试验方法的评价
实验目的:掌握筛检、诊断试验方法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熟悉筛检的概念、意义及应用条件;掌握筛检方法阳性标准的选定原则;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共设计五个课题:多形性卟啉症的筛查;肝细胞癌病人筛查阳性标准的确定;不同条件下筛检结果的变化比较;联合试验;ELISA方法筛检结、直肠癌效果评价。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5. 实验项目名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实验目的: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设计要点;熟悉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基本分析步骤;熟悉混杂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提要:共设计两个课题:原发性肝癌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1:1配对资料的分析。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6. 实验项目名称:流行病学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设计要点;体会人群实验的特点。
实验内容提要:提供了两个探讨同一问题但实验设计不同的研究报道:一为预防制剂现场效果评价的痢疾噬菌体预防细菌性痢疾的两个研究,另一个为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脑炎的两个临床试验。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研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结合理论课讲授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内容、设计要点,对两课题的优劣作出评定。从而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7. 实验项目名称:临床试验设计
实验目的:熟悉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研究实例的分析讨论,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临床实验设计要点,正确评价研究结果,合理使用科研资料。
实验内容提要:选用了两篇临床试验研究论文:左旋吡喹酮与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对比观察和美降脂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观察。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每篇的设计特点进行讨论并完成对课题问题的解答,从而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8. 实验项目名称:暴发、流行疫情的调查分析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悉暴发、流行疫情调查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暴发、流行疫情调查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暴发、流行疫情调查分析的学习,加深对流行病学理论、方法的理解。
实验内容提要:选用了某学院发热疫情的实际资料。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该疫情逐步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完成对课题问题的解答,从而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必做或选做:必做
使用的主要仪器:计算器,电脑,实习讲义
五、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按实习课的出勤、课堂表现与实习报告的撰写结果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