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mmunology
课程编号:BASM311640
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学分:2
适用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金伯泉,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龚非力,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
3.刘如意,临床免疫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刘如意,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既古老有年轻的科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病原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新成就。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免疫学覆盖面极广,并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广泛交叉,免疫学已成为医学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熟悉免疫学基本实验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免疫学研究的有关新进展及免疫学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任务:本课程主要学习基础免疫学,包括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的特性种类,执行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机制,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免疫学应用(包括免疫学检测与免疫学防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学习掌握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主要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与效应机制、超敏反应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2.熟悉常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种类及用途,掌握免疫学防治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 了解免疫学研究的进展简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深刻理解、记忆、融会贯通并能举一反三。
熟悉内容:要求记忆和理解。
了解内容(不作记号):要求理解。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1. 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
2. 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的经验时期、经典免疫时期、近代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3.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2.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结构与功能
3. 外周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⒋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第三章 抗 原
1.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2. 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异物性,理化状态,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
3. 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抗原决定簇的概念与类型(构象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T细胞决定族与B细胞决定簇),表位-载体作用,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4. 抗原分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天然抗原和人工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其他分类。
5.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动物免疫血清(抗毒素)、异嗜性抗原、同种异体抗原(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
6. 超抗原的概念与种类。
7.免疫佐剂的概念与种类。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1. 基本概念:抗体(Ab),免疫球蛋白(Ig)。
2. Ig的结构:Ig的基本结构和其他结构,Ig的功能区及其功能,Ig的水解片段。
3. Ig的血清型:同种型(Ig的分类及分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4. Ig的生物学活性: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构,激活补体、结合细胞(细胞亲嗜性),通过胎盘,具有抗原性。
5. 各类Ig的特性和功能:IgG的特性与功能,IgM的特性与功能,IgA的特性与功能,IgD的特性与功能,IgE的特性与功能。
6. Ig的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Ig重链VDJ基因重排及C基因类别转换,Ig轻链基因结构与VJ重排。
7. 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第五章 补体系统
1. 补体的概念。
2.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 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识别、活化、膜攻击),替代激活途径,和MBL途径;MAC的效应机制。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4. 补体激活的调控:自身衰变,液相中灭活物质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5.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参于抗感染免疫(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凋亡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补体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补体参与免疫记忆)。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细胞因子
1. 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理化特征、分泌特点、产生和作用特点)。
2. 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
3. 细胞因子受体的作用。
4.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免疫调节作用,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刺激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参与炎症反应。
5.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⒈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抗原的概念
⒉ 黏附分子的概念
⒊ 黏附分子的分类
⒋ 黏附分子的功能:⑴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⑵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⑶参与炎症反应;⑷参与淋巴细胞归巢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⑸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凋亡。
⒌ CD分子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1. 基本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HLA,HLA复合体。
2.人类MHC(HL-A复合体):定位,结构(经典MHCI类基因和II类基因,免疫相关基因,免疫无关基因)。
3.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高度多态性,连锁不平衡。
4. HL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I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II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
5. HLA的生物学功能:⑴参与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⑵ 约束免疫细胞相互作用(MHC限制性);⑶辅助T细胞的活化;⑷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⑸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⑹ 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作用。
6.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与疾病的相关性,HLA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输血反应的关系,HLA在法医学的应用。
7. HLA分型技术:血清学分型技术、细胞学分型技术、DNA分型技术。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⒈ 免疫细胞的概念与种类
⒉ 单核/巨噬细胞: 来源及分化;形态特点;主要表面标记及其功能:膜式识别受体(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IgGFc受体 、补体受体(CR1);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加工提呈抗原、免疫调节);单核/巨噬细胞杀伤病原体的机制
⒊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主要表面标记及其功能:识别HLA I类分子的杀伤活化或抑制受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识别非HLA I类分子的杀伤活化受体,IgGFc受体;NK细胞的功能(介导ADCC,杀伤活化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自身免疫耐受机制。
⒋ NKT细胞 主要表面标志,分布,TCR的识别特点,功能
⒌γδT细胞 主要表面标志,分布,TCR的识别特点,功能
⒍ B-1 细胞主要表面标志,分布,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的组成细胞
⒈ 免疫活性细胞、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概念
⒉ T淋巴细胞:来源及分化(T淋巴细胞胸腺成熟的过程:阳性选择及阴性选择过程);主要表面标记及功能:TCR,CD3分子,CD4和CD8分子,协同刺激分子(CD28分子、CTLA-4、ICOS、CD4OL、CD2分子),有丝分裂原受体(PHA、ConA及PWM受体),细胞因子受体;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⒊ B淋巴细胞:来源及分化;主要表面标记及功能:BCR和BCR复合体,辅助受体(CD19/CD21/CD81/CD225),协同刺激分子(CD40,B7),Ig FC受体,(FcγRⅡ,FcεRⅡ),补体受体(CRI,CRⅡ),有丝分裂原受体(LPS、SPA及PWM受体),细胞因子受体;B细胞亚群及功能。
第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⒈造血干细胞:起源和表面标记(CD34,CD117)
⒉BCR、TCR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产生:BCR和TCR的基因结构;BCR和TCR的基因重排;BCR基因表达的特点;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第十二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⒈抗原提呈细胞、抗原加工、抗原提呈的概念;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⒉树突状细胞:来源、分布与分类;共同特征;生物学功能。
⒊抗原提呈:外源性抗原加工与提呈途径(MHCⅡ类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途径(MHCⅠ类途径。
⒋各种APC提呈抗原的主要特点
第十三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⒈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的场所;免疫应答的过程。
⒉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⒊T细胞的活化: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⒋细胞免疫的效应机制:Th细胞介导的效应;Tc细胞介导的效应。
⒌细胞免疫的生物学功能。
第十四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⒈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Th细胞的活化(第一信号,第二信号);B细胞的活化(第一信号,第二信号);B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Th细胞在B细胞应答中的作用;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⒉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对TI-1抗原的应答;对TI-2抗原的应答;B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特点及意义
⒊抗体产生的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规律;顺序规律;了解抗体产生规律的意义
⒋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中和作用(中和外毒素,中和病毒);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的作用;参与超敏反应。
第十五章 免疫调节
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PTK参与的激活信号转导和PTP的负反馈调节;免疫细胞的抑制受体
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T细胞;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3.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免疫调节。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1.免疫耐受的概念;天然免疫耐受,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2.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抗原因素(抗原的性质、剂量、免疫途径);机体因素(种系、免疫系统状态)。
3.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中枢耐受;外周耐受。
⒋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建立耐受(防止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的防治);打破耐受(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1. 超敏反应的概念;发生条件;基本过程;分类。
2. 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变应原,IgE抗体,肥大细胞及相关细胞,生物活性介质);临床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胃肠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防治原则(寻找过敏原,皮肤试验,特异性脱敏疗法,药物防治)。
3.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组织、细胞的损伤机制);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体针对交叉反应性抗原所致的疾病,抗受体型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4.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IC沉积的条件,IC引起的组织损伤及致病机制),临床常见疾病(局部免设复合物病,全身免疫复合物病);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5.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Ⅳ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临床常见疾病(传染性变态反应,接触性皮炎,其他)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第十八章 抗感染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的保护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
2.特异性免疫的保护作用: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细胞免疫保护作用。
3.抗细菌免疫: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4.抗病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5. 微生物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机制:表面抗原的变异,抑制吞噬细胞的杀伤作用,阻碍抗原的提呈,干扰效应分子的功能,病原体感染淋巴细胞。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1.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自身免疫的基本持征;自身免疫病的分类。2. 自身免疫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隐蔽抗原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交叉抗原、多克隆激活剂、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出现。
3. 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自身抗体引起的组织损伤,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
4. 原发性自身免疫病举例:SLE,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 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抗炎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
第二十章 免疫缺陷病
1. 免疫缺陷的概念、分类及一般特征。
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抗体(B细胞)免疫缺陷(性联婴幼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陷症),T细胞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T细胞活化及功能的缺陷。)
3. 联合免疫缺陷病:性联SCID、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病,伴有酶缺陷的联合免疫缺陷。
4.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和补体系统缺陷病。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6. 免疫缺陷病的检测和治疗。
第二十一章 肿瘤免疫
1. 肿瘤免疫的概念:肿瘤抗原: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TSA、TAA),根据编码肿瘤抗原基因分类(正常细胞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突变细胞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病毒基因编码的肿瘤抗原)。
2.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
3. 肿瘤的免疫学检查和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检查(检测肿瘤抗原、抗体、放免显像诊断,肿瘤的免疫学治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疗法,被动免疫治疗,免疫导向疗法,过继免疫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
第二十二章 移植免疫
1. 基本概念:移植免疫及相关概念。
2. 移植排斥的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 移植排斥的机制:移植排斥的遗传学基础,移植排斥的免疫学基础。
4. 移植排斥的防止(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组织配型,免疫抑制,移植耐受的诱导。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检测方法
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
2. 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方法(血清学反应的种类):凝集反应(直接、间接、间接凝集抑制,协同凝集,抗人球蛋白试验);沉淀反应(单向琼扩,火箭电泳,双向琼扩,对流免疫电泳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反应(病毒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
3.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与常用方法(免疫酶标技术-ELI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测定,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技术,免疫印迹试验,免疫沉淀)。
4.检测免疫细胞的方法:免疫细胞的分离与鉴定;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T细胞功能测定(T细胞增殖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因子检测,皮肤试验);B细胞功能的检测(空斑形成细胞检测,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ELISA-空斑试验)其他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NK细胞活性检测,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5.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十四章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 免疫预防: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及特点,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剂(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人工自动免疫注意事项(接种对象,剂量,途径,接种后反应,禁忌症);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特点,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剂(抗毒素,正常人丙球和胎球,人特异性Ig),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防止超敏反应,注意早期足量,不滥用丙球)。
2. 免疫治疗:生物应答调节剂:①重组细胞因子(IFN,ILs,CSFs,TNF);②化学合成剂(AS-1014,MDP,ISO);③微生物制剂(OK-432,卡介苗);④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⑤过继免疫细胞(LAK,TIL,细胞因子基因重组免疫细胞)。免疫抑制剂:①微生物制剂(CsA,FK-506);②化学合成制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Cy);③生物制剂(ALG,酯质体)。免疫重建:①骨髓移植(同种异体骨髓移植,自体骨髓移植);②胚胎肝移植。
四、实践环节
1. 免疫标记技术,4学时
2. 免疫动物,1学时
3. 抗体、抗体形成细胞检测,3学时
五、学时分配
章 |
内 容 |
参考学时 |
1 |
免疫学概论 |
1 |
2 |
免疫组织和器官 |
1 |
3 |
抗原 |
2 |
4 |
免疫球蛋白 |
2 |
5 |
补体 |
2 |
6 |
细胞因子 |
2 |
7 |
CD抗原与黏附分子 |
2 |
8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2 |
9 |
固有免疫组成细胞 |
2 |
10 |
适应性免疫细胞 |
2 |
11 |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
2 |
13 |
体液免疫应答 |
2 |
14 |
细胞免疫应答 |
2 |
15 |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
1 |
17 |
超敏反应 |
3 |
18 |
抗肿瘤免疫与自身免疫病 |
2 |
19 |
免疫学防治 |
2 |
六、考核方式
闭卷;闭卷考试成绩占100 %。